儲能即通過能量的存儲,以實現能量的跨時空轉化。
與風電、光伏等能源相比,儲能可有效解決新能源供給間歇性與用戶用電需求持續性之間的矛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雙碳目標落地后,儲能已經成為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電動汽車等新興產業發展的主要動力。
儲能行業景氣度高企,今年裝機規模有望再次實現高速增長
經過多年的發展,儲能已經貫穿電力生產及消納各環節,是新型電力系統的必要配置。
從應用來看,儲能下游主要可分為發電側、輸配側、用戶側等場景。其中,儲能在發電側主要起到匹配電力生產和消納、減輕電網壓力等作用;在輸配側主要作為擴容裝置及后備裝置來緩解線路阻塞、增加變電站穩定性;而在用戶側則主要實現削峰填谷或光伏自發自用等模式,從而幫助用戶降低電費支出。
根據CNESA(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的不完全統計,截至2021年底,全球已投運電力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209.4GW,同比增長9%。其中,新型儲能的累計裝機規模為25.4GW,同比增長67.7%。在新型儲能中,鋰離子電池仍然占據絕對主導地位,市場份額超過了90%。
2016-2021全球新型儲能市場累計裝機規模(MW)

資料來源:CNESA
從新增儲能的情況來看,2021年全球新增投運電力儲能項目裝機規模為18.3GW,同比增長185%。其中,新型儲能的新增投運規模最大達到10.2GW,同比增長117%。從地區來看,美國、中國和歐洲依然引領全球儲能市場的發展,三者合計占全球市場的80%。
中國市場方面,根據CNESA的統計,2021年中國已投運電力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達46.1GW,占全球市場總規模的22%,同比增長30%。市場增量主要來自新型儲能,累計裝機規模達到5729.7MW,同比增長75%;從新增儲能的數據來看,2021年中國新增投運電力儲能項目裝機規模首次突破10GW,達到10.5GW。其中,新型儲能新增規模達到2.4GW,同比增長54%。
2000-2021中國新型儲能市場累計裝機規模(MW)

資料來源:CNESA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是中國儲能從商業化初期到規;l展的第一年,新增儲能投運規模首次突破2GW,是2020年同期的1.6倍。新增百兆瓦級項目(含規劃、在建、投運)的數量再次刷新歷年記錄達到78個,超過2020年同期的9倍,規模共計達到26.2GW。
從裝機規模來看,2021年中國新增投運的新型儲能項目中,裝機規模排名前十位的儲能技術提供商依次為寧德時代、中儲國能、億緯動力、鵬輝能源、南都電源、;履茉、力神、遠景動力、中創新航和中天科技。其中,寧德時代裝機規模一家獨大,裝機容量已經接近2000MWh。
中國儲能技術提供商2021年度國內新增投運裝機量排行(MWh)

資料來源:CNESA
從今年的發展情況來看,儲能市場依舊延續了2021年的高景氣度行情。
根據CNESA的數據,2022年上半年,中國已投運電力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48.5GW,同比增長35%。其中,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為6.3GW/12.6GWh,同比增長82%;新增投運新型儲能項目裝機規模為589.9MW/1343.3MWh,功率規模同比增長202%。
2022年上半年中國新增投運新型儲能項目裝機規模(MW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