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19日舉行的“數字互聯 賦智未來——數字連接專題會議”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姜德生演示著新型光纖傳感器在鄂州花湖機場上的最新應用場景。

傳統的光纖傳感器,是一個個制作后再組網,組網傳感器數量有限。姜德生院士發明的“大容量低損耗陣列光纖光柵動態制備關鍵技術與應用”,在國際上首次工業化生產出單根光纖超過十萬個光柵的大容量低損耗陣列光纖光柵,滿足“大容量、長距離、高密度、高精度”的新型傳感網絡要求,2019年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據介紹,花湖機場跑道大容量光柵陣列傳感網,一共鋪設了5萬多個傳感器。姜德生稱,5萬個傳感器相當于5萬個監測點,真正實現對機場跑道的全時、全域信息采集。
據了解,科技人員用汽車模擬飛機進行了測試,結果顯示,在滑跑軌跡跟蹤、滑行引導、跑道入侵報警、道面錯臺識別定位等測試中,系統監控精準。這意味著,將來飛機起降時的沖擊力、軌跡、速度、起落架偏移、道路健康狀況等,都能及時準確地感知、監測。
據介紹,這種聰明的傳感器系統已在武漢地鐵七號線八號線、武鄂高速等多個項目成功應用。在武鄂高速上安裝的該系統,可從車輛的位置速度、軌跡判斷擁堵、事故等情況,還能從車輛動行的振動情況來分析路面是否有損壞。

(敬請關注微信訂閱號:dzbyqzx)